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政府自身建设]审计工作成效显著

来源:bob体彩官网    发布时间:2024-07-21 21:20:58

  2001年实施“十五”计划以来,全国审计机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认真履行审计职责,逐步加强了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在促进增收节支、加强宏观管理、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利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非消极作用。经过几年的努力,审计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审计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2001年至2005年9月,全国共审计60多万个单位,依法查处和纠正了各类违法违规和损失浪费等问题,已向纪检司法机关移送各类违法犯罪线;深化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促进依法行政。按照审计法的规定,2001年至2005年,全国审计机关逐步加强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共审计了8万多个部门单位。按照十六大要求,审计署强化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加大对有预算分配权部门的审计力度,揭示了一些部门存在的预算不够细化,资金分配不够合理等问题,促进完善规章制度,增强自我约束,提高依法理财水平。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认真整改审计察觉缺陷,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提高了预算管理上的水准。总的看,中央预算执行情况一年比一年好,各部门规章制度逐渐完备,自我约束能力慢慢地加强,预算和财务管理上的水准不断提高。

  开展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促进提高经济效益。2001年以来,审计署围绕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科教兴国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统一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国债资金、国土专项资金、基础教育经费等20多项资金进行了审计或审计调查。各级审计机关注意把查处违反法律法规问题与检查资金使用效果,揭露问题与从管理和机制上深入分析原因结合起来,促进了改革和宏观调控措施的贯彻落实。按照国务院的指示,审计署对涉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加强了审计监督。如对中央高等院校和中央部属医院进行了审计,查处了违规乱收费、加重群众负担的违法违规问题,维护了群众利益。

  积极开展金融机构审计,促进防范金融风险。2001年至2005年9月,全国审计机关共审计了8000多家金融机构。审计署组织对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及华融、信达等4家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做了审计,查处了一些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几年来,通过审计共移交涉嫌经济犯罪案件线多件。审计揭露问题对外披露后,促进了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深化企业审计,促进国有企业改革。2001年至2005年9月,全国审计机关共审计国有企业5万多户。重点审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资产质量状况,揭露重大经济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危害。审计署组织对33户中央管理的重要骨干公司进行了审计,发现并促进纠正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违法违规、损失浪费,以及少数企业领导人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问题,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经营管理上的水准发挥了积极作用。

  认真落实两办规定,逐步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2001年至2005年9月,全国审计机关共完成了17万多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党政领导干部16万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1万多人。按照2004年中央5部委关于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扩大到地、厅级的要求,全国已审计地、厅级领导干部1000多名,审计署积极开展了省部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试点。经济责任审计为党委政府科学评价领导干部业绩,正确使用干部提供了参考依据。对少数干部存在的违规问题,有关部门分别给予党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被移送到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处理。

  积极稳妥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把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按照国务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务公开的要求,2003年审计署首次将防治非典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告,2004年公告了11个部门单位和3项专项资金的审计结果,2005年公告了32个部门单位、2项专项资金的审计结果和16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质量的检查结果,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促进了各部门单位加强管理,落实整改,提高资金管理上的水准和使用效益。从社会反响看,广大群众对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求真务实、积极推行政务公开给予高度评价,对被审计单位勇于接受监督、认真做好整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审计署提供)